|
100万元一台的对刀仪,德国老牌刀具凭何行销全球?SIMM 20周年系列——“我们的故事”第三期,来到一家德国老牌企业,这是一家拥有70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。在德国370万家企业中,它与其中的1307家一样,被德国管理学教授赫尔曼·西蒙取了一个独特的名字——隐形冠军。 经历了步履维艰的“山寨阶段”,德国老牌们成功逆袭,在一百年间形成了“隐形冠军”集群。不如大企业般耳熟能详,他们依靠优质产品成为某个细分领域的王者,在业界有口皆碑。从技术、产品到客户服务,隐形冠军如何让客户甘愿为他买单?通过SIMM镜头,德国ZOLLER为你揭开谜底: 插入视频:https://v.qq.com/x/page/f081180xsjh.html 1945年,Alfred Zoller 在德国斯图加特创立ZOLLER公司(以下简称:卓勒),从上世纪70年代全球第一台全自动对刀仪诞生,到现在六轴全自动多功能的刀具检测仪,他们凭借对刀具检查和测量技术的高度热情,走过70多年。 三轴、五轴、六轴、七轴……以及一系列高端工业应用软件与互联网的结合,变成德国大多数典型工业产品发展的真实写照。 如何行销全球?靠“高精尖”技术 1996年跟随大众汽车生产线,卓勒产品第一次进入中国。感受着前所未有的机遇,2004年,Christoph Zoller 先生在上海设立了卓勒亚太地区总部。丘小岩先生回忆,从第一台对刀仪成功卖出,发展到每年500台的销售业绩,充分验证了中国市场对高端产品需求的增长。 事实上,通过14年耕耘,卓勒产品在中国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的市场覆盖率已超过80%。由于汽车行业技术密集,对精度要求高,产量大,倒逼着工厂需要检测设备保证产量与加工精度。因此,在上海大众、上海通用、重庆福特等知名整车厂中不乏卓勒的身影。 此外,在刀具制造企业中,生产技术水平较高的,如株洲钻石、厦门金鹭,庞大的产量也催生了对五轴对刀仪的需求。 从刀具检测到管理,造就未来工厂标配 在中国工业智能化的推动下,五年前卓勒开始开发刀具管理系统。“在中国的工厂或车间里,他们非常缺乏一套车间层面的管理软件,”丘小岩先生解释道,现阶段工厂内大多使用工艺卡、图纸等纸质材料记录各种刀具的参数,软件则是把纸质化转向电子化,从刀具到生产加工设备,通过联网实现数据库共享,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送效率,车间内全部刀具都能追溯。 过去,卓勒是对刀仪、刀具检测领域的王者,将目光转移到基于工业4.0基础上的工业软件上,对它而言实属不易。“在组织结构上,我们特别成立了刀具管理软件团队,卓勒要做的不仅是刀具检测的供应商,长远来看,应该成为车间层面的综合系统的供应商。”这套系统的接口适用于任何品牌的对刀仪,除了能把刀具数据发送至加工中心,还能通过CAD/CAM软件将机床与刀具间的信息产生互通。 根据德国亚森大学统计,在车间层面应用卓勒对刀仪高级管理软件,刀具使用效率将提高10%,刀具库存将降低10%。 在德国,不少企业已经把刀具管理软件作为车间标配,全面实现无纸化。而在中国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行业中,从捷豹、路虎到无锡卡特彼勒,乃至中船重工408船舶研究研究所,均逐步普及刀具管理系统的应用。“对于客户来说,这是看得到的回报。” 携手下一个11年,机遇再续航 “我们在华年销售对刀仪500台。但从2008年开始,每年在SIMM展会现场,平均能售出10台以上。”谈起SIMM平台带来可观的订单量,丘小岩先生表示,卓勒连续11年参展,看到了展会为参展商创造的效益。 “在我看来,深圳机械展面向中国南方客户群,尤其刀具馆,无论从专业性或高端化,都有出色的表现。我们所看重的是展会能吸引更多更专业的客户,而SIMM做得很好!”尤其随着“中国制造2025”深化,未来依靠低成本赢得客户的企业,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;他们需要了解并应用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产品,SIMM便是企业展示前沿技术的极佳平台。 中央《工业传奇》纪录片中说道:德国制造的昨天是我们的今天,而德国制造的明天又未尝不是我们的明天! 来源:中国刀具商务网 |